当前,全国上下掀起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及时组织开展学习宣讲活动,将党的声音传递到千家万户。农村是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前沿阵地,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活动,应运用少数民族语言,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呈现给老百姓,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广大农村落地见效。
在屏边县广大农村,人民群众文化水平整体不高,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进农村,应与在机关单位开展专题学习研讨的形式区别开来。万万不可简单地把党的二十大工作报告读给群众听,敷衍了事。
如何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好,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农村,让边疆少数民族群众学懂弄通、入脑入心,应从宣讲的方式、宣讲的内容等方面为着力点,做到因材施教,讲究“适销对路”,让听者“买账”。
要以群众听得懂、易接受的话语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讲明白、讲透彻。要发挥少数民族领导干部、乡土能人熟悉乡音土话的优势,在苗族群众聚居的地方用苗语讲、在彝族同胞多的村寨用彝语讲、在苗汉杂居的村子用“双语”讲……让少数民族群众“听得懂”“坐得住”“记得牢”。把政治话语、学术话语转化为大众话语,用通俗的语言,带着泥土气息的话语,增强宣讲的感染力,把党的二十大报告,特别是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讲给群众听,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家喻户晓。结合乡村发展变化,以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鼓舞人,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感召人,以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激励人。用党的二十大精神凝心聚力,激发人民群众攻坚克难的斗志,坚定发展致富的信心,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
文艺工作者要创作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宣传作品,以鲜活的形式展现给人民群众。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到群众中间倾听群众声音,了解群众喜欢看什么、听什么,汲取创作灵感,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文艺作品创作中,创作一批深受群众欢迎的影视、舞蹈、小品、歌曲等内容生动、形式多样的文艺作品。面向基层,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送戏下乡惠民演出和基层文艺演出,为群众奉上“文化大餐”,带去优质的精神食粮,进一步丰富农村文化生活,让人民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到党的二十大精神,广泛凝聚民心,推动乡村善治。
要主动深入基层,增强宣讲互动,重点讲好党和国家的利好惠民政策。宣讲人员要沉下身子,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带到田间地头、堂屋院坝,从村民关心关注的话题入手,用朴实的语言重点讲好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的重要举措。宣讲切忌“一言谈”,注重与基层群众的互动交流,让村民谈感受、说变化、话发展,让党的二十大精神飞入寻常百姓家,传遍村村寨寨。
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进农村,只有贴近实际、贴近农村、贴近群众,在“鲜”“活”上下功夫,才能更接地气、冒热气、添生气,让党的二十大精神直抵民心,也才能达到宣讲的目的,引导各族人民群众坚决拥护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矢志不渝跟党走,更加自觉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更加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从党的二十大精神中感悟思想伟力、汲取奋进力量,激发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干事创业的热情,促进各民族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推进屏边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作者单位:屏边县总工会
(责任编辑:马超 审核:卢秀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