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不是一个简单空洞的口号,它有特定的本质要求和多重含义。
一、中国式现代化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各个国家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千差万别,没有、也不可能有一个刻板统一的“模式”。文明形态的多样化、意识形态的多元化,世界各国选择的国家政体和发展道路也是多样化的。我们国家一直强调,世界各国应相互尊重,从自己的历史、国情、文化传统、社会制度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的中国式现代化带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它是在世界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推进的现代化,其现代化具有覆盖全体民众,占世界人口1/5的规模效应;它是在贫穷落后的社会基础上经过长期艰辛努力探索推进的现代化,其现代化体现了鲜明的独立性和探索性;它是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民族重振辉煌、实现伟大复兴的现代化,其现代化具备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世界影响力。
二、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人民至上,惠及全体中国人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强调:“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凸显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情怀。富裕是各国现代化追求的目标,但和西方现代化不同,中国式现代化追求的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追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使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更加丰富,价值成色更高。未来,随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等问题的逐步解决,全体中国人民将更充分享受共同富裕的成果。
三、中国式现代化体现制度优势,具有借鉴意义
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在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阶段,推进共同富裕,维护社会公平,始终是党和国家的坚定意志、鲜明主张和大政方针的核心内容。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国现代化的推进进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提出现代化发展目标,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只要我们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就能突破各项艰难险阻,努力实现奋斗目标。中国式现代化探索的路线和模式,为解决贫富分化问题贡献出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对于追求为民生大众谋发展的世界各国政党来说,具有学习借鉴的价值和意义。在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加强协调与合作,同各国政党交流互鉴现代化建设经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下,中国的现代化道路一定会赢得更多国际友人的支持和喝彩。
四、中国式现代化内涵宽广,立体丰富全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强调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明发展理念,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协调发展。近年来,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注重可持续发展,倡导绿色低耗发展上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党中央深入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深得民心。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不再以牺牲环境和资源换来经济发展速度,不会是破坏自然平衡换来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还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立足实际、尊重规律、坚持高质量发展,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中国式现代化将推进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协调发展,体现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程中,中国仍在不断改进自己的发展方式,把现代化的内涵和外延拓展得更为丰富、立体和全面。
五、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和平道路,创造新的文明形态
世界是一个整体,各国之间的文明发展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从世界发展大势来看,各国发展依然面临诸多问题。中国向来是谋求和平发展的国家,中国共产党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积极谋求与世界各国的互利合作,不搞侵略扩张,不恃强凌弱,不搞地缘政治和“零和博弈”。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美美与共,尊重世界各国文明的多样性,在交流互鉴中寻求共同发展,将开辟一条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道路。
作者单位:州社科联
(责任编辑:马超 审核:卢秀丽)